(法新社華盛頓28日電) 美國上訴法院今天判定,聯邦政府可繼續為幹細胞研究提供經費。在政府和活躍人士為此一經費是否合法而爭執的情況下,這項判決推翻了下層法院的禁令。
美國華盛頓特區上訴法院巡迴法庭說,「本庭裁定,在上訴期間暫停執行初步禁制令的動議照准」,但未說明進一步詳情。
這項裁定推翻了美國地方法院8月23日對聯邦提供研究經費所下達的禁制令,當時地院法官藍
柏斯(Royce Lamberth)判決,在1群團體質疑合法性的情況下,經費應暫停供應。
地方法院9月9日曾下達推翻藍柏斯判決的臨時禁制令,今天的裁定則永久取消了藍柏斯的判決。
美國政府係針對藍柏斯的判決提起上訴,並警告,此一判決有損公眾利益,可能對致命性和衰退性疾病的研究形成阻礙,包括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和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在內。(譯者:中央社張佑之)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30/19/2e0jd.html (2010/09/30)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三合一導管 幫坐骨神經傷患站起來
更新日期:
坐骨神經受傷超過3公分患者,再站起來不難!國衛院研究團隊昨天發表一項細胞移植技術,利用加入神經幹細胞與生長因子的神經導管,植入坐骨神經損傷的大鼠身上,短短一周就能讓大鼠恢復行走,未來可望用於中風、坐骨神經與脊椎受傷患者的神經修復、重建,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預計明年九月可望進入人體試驗。
費時四年,國衛院研究團隊昨(16)日發表「神經幹細胞及生醫材料應用於神經創傷的修復」技術。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邱英明昨天指出,研究團隊把加入神經幹細胞與第一型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1)的神經導管,移植入坐骨神經受傷一公分的大鼠身上,短短一周,就能讓大鼠恢復行走能力。
比起對照組,利用僅加入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的神經導管,植入老鼠身上,大鼠要費時四周才能開始慢慢拖著走,該項研究證實加入神經幹細胞、生長因子製成的三合一神經導管,更有助大鼠坐骨神經損傷的修復。
特聘研究員邱英明補充,民眾發生重大車禍意外,若坐骨神經損傷超過3公分,可能得一輩子坐輪椅。但該項細胞移植技術,未來可望用於坐骨神經、脊椎、中風與腓神經受傷患者的神經修復、重建,幫患者重新站起來。
邱英明說,該技術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正向衛生署申請進入人體臨床,可望明年9月進入人體試驗。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17/128/2d76c.html (2010/09/20)
2010/09/17 00:37【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坐骨神經受傷超過3公分患者,再站起來不難!國衛院研究團隊昨天發表一項細胞移植技術,利用加入神經幹細胞與生長因子的神經導管,植入坐骨神經損傷的大鼠身上,短短一周就能讓大鼠恢復行走,未來可望用於中風、坐骨神經與脊椎受傷患者的神經修復、重建,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預計明年九月可望進入人體試驗。
費時四年,國衛院研究團隊昨(16)日發表「神經幹細胞及生醫材料應用於神經創傷的修復」技術。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邱英明昨天指出,研究團隊把加入神經幹細胞與第一型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1)的神經導管,移植入坐骨神經受傷一公分的大鼠身上,短短一周,就能讓大鼠恢復行走能力。
比起對照組,利用僅加入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的神經導管,植入老鼠身上,大鼠要費時四周才能開始慢慢拖著走,該項研究證實加入神經幹細胞、生長因子製成的三合一神經導管,更有助大鼠坐骨神經損傷的修復。
特聘研究員邱英明補充,民眾發生重大車禍意外,若坐骨神經損傷超過3公分,可能得一輩子坐輪椅。但該項細胞移植技術,未來可望用於坐骨神經、脊椎、中風與腓神經受傷患者的神經修復、重建,幫患者重新站起來。
邱英明說,該技術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正向衛生署申請進入人體臨床,可望明年9月進入人體試驗。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17/128/2d76c.html (2010/09/20)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中國醫藥大學產學合作 發表豬胎盤滋養層萃取功效成果
愛美不是女性的專利,抗老回春成為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致力建構幹細胞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生醫科技研究團隊,以豬的胎盤萃取動物幹細胞,廣泛應用在醫療美容、抗衰老及再生醫學、醫學美容、保健食品等領域,並結合國璽幹細胞應用技術公司讓產學合作開花結果。
2009年,三位美國科學家發現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如何完全複製與防範退化,對了解細胞,疾病,老化的機制及研發新療效有了新創舉,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相關的研究也發現端粒酶的活性與細胞老化有關連,另一方面,有關端粒酶的研究也試圖解開其與腫瘤之間的關係。而科學家更相信,體內擁有大量自然生產的酵素端粒酶,能避免細胞衰老死亡,因此能更長壽,擁有健康的身體。
國際知名的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院長帶領的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團隊經科學驗証發現,豬胎盤滋養層萃取成份有助於提升人體內酵素「端粒酶」的活性與健康,甚至可抑制癌細胞分裂,血清能毒殺癌細胞效果達20%以上,成為新一代癌症標靶治療的研究方向。林欣榮教授表示,人體細胞用舊了、壞了就要進行汰舊換新,汰換的新生細胞都來自於幹細胞,可是幹細胞在身體中的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稀少,人體就會逐漸邁向老化,所以幹細胞可以說是決定生命衰老的關鍵因素。國璽幹細胞應用技術公司董事長朱耕廷興奮的表示,研發團隊經過科學驗証發現了幹細胞的「啟動開關」─幹細胞生長因子,對抗老化與細胞修復有顯著的功效。
為了找出幹細胞的「補給品」,研發團隊透過從荷蘭進口豬隻胎盤取得的萃取成份,發現了20070721-GX(幹細胞生長因子)。在今年四月間召開的第三屆泛太平洋國際幹細胞會中贏得各國專家的肯定,七月間更獲國際權威的醫學期刊CELL TRANSPLANTATION刊載學術論文。主持計畫的病理科暨產學合作處主任韓鴻志教授說明,在檢測分析70多位受測者血球中幹細胞比例之後發現,有七成以上的人,CD34幹細胞數量比未食用者至少增加20%,最高者甚至可增加20倍,可有效修補人體內老化和受損的細胞,激活細胞、組織以及器官的再生能力;另外也可增加端粒酵(Telomerase)與抗癌(anti-tumor)的活性,對於組織修復、長壽與抑制腫瘤有很大的益處。
2009年,三位美國科學家發現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如何完全複製與防範退化,對了解細胞,疾病,老化的機制及研發新療效有了新創舉,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相關的研究也發現端粒酶的活性與細胞老化有關連,另一方面,有關端粒酶的研究也試圖解開其與腫瘤之間的關係。而科學家更相信,體內擁有大量自然生產的酵素端粒酶,能避免細胞衰老死亡,因此能更長壽,擁有健康的身體。
國際知名的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院長帶領的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團隊經科學驗証發現,豬胎盤滋養層萃取成份有助於提升人體內酵素「端粒酶」的活性與健康,甚至可抑制癌細胞分裂,血清能毒殺癌細胞效果達20%以上,成為新一代癌症標靶治療的研究方向。林欣榮教授表示,人體細胞用舊了、壞了就要進行汰舊換新,汰換的新生細胞都來自於幹細胞,可是幹細胞在身體中的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稀少,人體就會逐漸邁向老化,所以幹細胞可以說是決定生命衰老的關鍵因素。國璽幹細胞應用技術公司董事長朱耕廷興奮的表示,研發團隊經過科學驗証發現了幹細胞的「啟動開關」─幹細胞生長因子,對抗老化與細胞修復有顯著的功效。
為了找出幹細胞的「補給品」,研發團隊透過從荷蘭進口豬隻胎盤取得的萃取成份,發現了20070721-GX(幹細胞生長因子)。在今年四月間召開的第三屆泛太平洋國際幹細胞會中贏得各國專家的肯定,七月間更獲國際權威的醫學期刊CELL TRANSPLANTATION刊載學術論文。主持計畫的病理科暨產學合作處主任韓鴻志教授說明,在檢測分析70多位受測者血球中幹細胞比例之後發現,有七成以上的人,CD34幹細胞數量比未食用者至少增加20%,最高者甚至可增加20倍,可有效修補人體內老化和受損的細胞,激活細胞、組織以及器官的再生能力;另外也可增加端粒酵(Telomerase)與抗癌(anti-tumor)的活性,對於組織修復、長壽與抑制腫瘤有很大的益處。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爭取聯邦資助幹細胞研究 美政府再提上訴
美國政府8日向聯邦上訴法院提起上訴,要求撤銷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藍柏斯「暫時禁止聯邦經費資助胚胎幹細胞研究」的裁決。
歐巴馬政府的律師告訴上訴法庭,藍柏斯的裁定,對聯邦資助的胚胎幹細胞研究產生了立即和直接的傷害,也嚴重阻礙了救命醫療的進展。
藍柏斯在8月23日,以進行胚胎幹細胞研究會摧毀人類胚胎,違反了「迪奇─威克修正案(Dickey-Wicker amendment)」為由,裁定暫停以聯邦經費資助胚胎幹細胞研究。根據迪奇—威克修正案,聯邦資金不得資助製造或破壞人類胚胎的研究活動。
歐巴馬政府認為,藍柏斯的裁決將對相關研究產生嚴重負面衝擊,讓數百萬名目前無可救藥的病人獲得有效治療的希望破滅,並且影響1,300多個工作機會,因而向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提出上訴,要求藍柏斯收回成命。
但是,藍柏斯7日表示,歐巴馬政府提出的相關說法並不正確,拒絕撤銷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9/58/2cp7q.html (2010/09/09)
歐巴馬政府的律師告訴上訴法庭,藍柏斯的裁定,對聯邦資助的胚胎幹細胞研究產生了立即和直接的傷害,也嚴重阻礙了救命醫療的進展。
藍柏斯在8月23日,以進行胚胎幹細胞研究會摧毀人類胚胎,違反了「迪奇─威克修正案(Dickey-Wicker amendment)」為由,裁定暫停以聯邦經費資助胚胎幹細胞研究。根據迪奇—威克修正案,聯邦資金不得資助製造或破壞人類胚胎的研究活動。
歐巴馬政府認為,藍柏斯的裁決將對相關研究產生嚴重負面衝擊,讓數百萬名目前無可救藥的病人獲得有效治療的希望破滅,並且影響1,300多個工作機會,因而向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提出上訴,要求藍柏斯收回成命。
但是,藍柏斯7日表示,歐巴馬政府提出的相關說法並不正確,拒絕撤銷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9/58/2cp7q.html (2010/09/09)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英國男童接受幹細胞手術 重建氣管
(法新社倫敦20日電) 在義大利與英國醫生聯手下,一名10歲英國男童利用自體幹細胞轉化,接受一項里程碑性的移植手術,重建了氣管。
在本月15日長達9個小時的手術中,倫敦「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children'shospital)的醫生們,將已去除所有細胞的捐贈氣管植入病童體內,並注入他本身的細胞。
醫生們預期未來一個月,病童的骨髓幹細胞將進行轉化,發展成氣管細胞。這個程序如果成功,將導致再生醫學的革命性發展。
由於細胞來自本身組織,新器官將不會面臨傳統器官移植最大風險─被免疫系統排斥。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轉移再生醫學(translational regenerativemedicine)主任柏查爾(Martin Birchall)說,「這項手術有許多特殊之處,我們相信它將成為重要里程碑。」
他表示,還需要更多臨床實驗才能証明手術是否成功,如果有效,將可能導致喉嚨、食道等各種器官,在全球各地醫院進行移植。
這名未透露身份的男童,天生罹患一種威脅生命的「長段氣管狹窄症」(long segment trachealstenosis),也就是說,他的氣管不但太細,而且不會成長。醫生形容就像用吸管呼吸一樣。
病童雖接受各種治療,但情況在去年11月惡化。他的醫生於是找來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卡瑞基大學醫院」(Careggi University Hospital)幹細胞專家馬奇雅瑞尼(Paolo Macchiarini)教授。
馬奇雅瑞尼教授兩年前在西班牙領導一項手術,30歲病人卡斯蒂約(Claudia Castillo)成為全球第一位接受幹細胞培植器官移植手術的人。
但她的案例,新組織是在她體外發展出來的,這遠比在病人體內發展單純。
大奧蒙德街醫院氣管科主任艾略特(MartinElliott)說,「病童復元的情況非常好,不但完全自主呼吸,且已能講話。他說自己呼吸已較過去多年順暢多了。」(譯者:中央社楊超寰)
出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20/19/22erm.html (2010/09/07)
在本月15日長達9個小時的手術中,倫敦「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children'shospital)的醫生們,將已去除所有細胞的捐贈氣管植入病童體內,並注入他本身的細胞。
醫生們預期未來一個月,病童的骨髓幹細胞將進行轉化,發展成氣管細胞。這個程序如果成功,將導致再生醫學的革命性發展。
由於細胞來自本身組織,新器官將不會面臨傳統器官移植最大風險─被免疫系統排斥。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轉移再生醫學(translational regenerativemedicine)主任柏查爾(Martin Birchall)說,「這項手術有許多特殊之處,我們相信它將成為重要里程碑。」
他表示,還需要更多臨床實驗才能証明手術是否成功,如果有效,將可能導致喉嚨、食道等各種器官,在全球各地醫院進行移植。
這名未透露身份的男童,天生罹患一種威脅生命的「長段氣管狹窄症」(long segment trachealstenosis),也就是說,他的氣管不但太細,而且不會成長。醫生形容就像用吸管呼吸一樣。
病童雖接受各種治療,但情況在去年11月惡化。他的醫生於是找來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卡瑞基大學醫院」(Careggi University Hospital)幹細胞專家馬奇雅瑞尼(Paolo Macchiarini)教授。
馬奇雅瑞尼教授兩年前在西班牙領導一項手術,30歲病人卡斯蒂約(Claudia Castillo)成為全球第一位接受幹細胞培植器官移植手術的人。
但她的案例,新組織是在她體外發展出來的,這遠比在病人體內發展單純。
大奧蒙德街醫院氣管科主任艾略特(MartinElliott)說,「病童復元的情況非常好,不但完全自主呼吸,且已能講話。他說自己呼吸已較過去多年順暢多了。」(譯者:中央社楊超寰)
出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20/19/22erm.html (2010/09/07)
研究:脊椎受損數月後仍可治療
更新日期:2010/08/19 16:30 (路透華盛頓18日電)根據1項研究,在受傷的老鼠脊椎植入的未成熟人類神經細胞會繼續成長,並改善牠們的行走能力,專家表示,此結果顯示即使距離意外發生已逾數週或數月,脊椎病患仍有可能接受治療。
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Science)「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的研究說,治療脊椎神經受損的黃金時期,比之前認為的來得更長。
脊椎神經一旦受損,便難以痊癒。多數研究顯示,相關治療必須在意外發生後幾天之內施行才能見效。
不過,1個研究小組使用幹細胞公司(StemCellInc.)由墮胎胎兒體內取得的神經幹細胞發現,老鼠的脊椎即使在受損後一個月,仍能接納這群細胞,並任其增生,讓牠們更能走路。
這家在加州的公司希望能在明年開始對人體做幹細胞實驗。
研究者說,細胞在脊椎間轉移、增生、繼而發揮效用。在測試協調能力時,64%接受幹細胞治療後的老鼠步行能力較佳;相較之下,採用一般細胞治療的老鼠,進步的比例是44%、以安慰劑治療的老鼠進步比例僅有2成。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9/16/2besv.html (2010/09/07)
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Science)「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的研究說,治療脊椎神經受損的黃金時期,比之前認為的來得更長。
脊椎神經一旦受損,便難以痊癒。多數研究顯示,相關治療必須在意外發生後幾天之內施行才能見效。
不過,1個研究小組使用幹細胞公司(StemCellInc.)由墮胎胎兒體內取得的神經幹細胞發現,老鼠的脊椎即使在受損後一個月,仍能接納這群細胞,並任其增生,讓牠們更能走路。
這家在加州的公司希望能在明年開始對人體做幹細胞實驗。
研究者說,細胞在脊椎間轉移、增生、繼而發揮效用。在測試協調能力時,64%接受幹細胞治療後的老鼠步行能力較佳;相較之下,採用一般細胞治療的老鼠,進步的比例是44%、以安慰劑治療的老鼠進步比例僅有2成。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9/16/2besv.html (2010/09/07)
英科學家從人類皮膚培養出肝細胞
根據最新一期的「臨床研究期刊(Clinical Investigation)」,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從人類的皮膚幹細胞培養出肝臟細胞,未來可望將這些健康的肝細胞,移植到病患的肝臟,以修復因為肝硬化、肝癌而受損的肝臟。
研究人員是從7名罹患不同的遺傳性肝病的患者身上,擷取皮膚活組織樣本,再從3名健康患者取得同樣的組織樣本,混入幹細胞中,加以重組。幹細胞原本就可以有效的長出身體各部份器官或組織的細胞。
根據這項發現,這是首度將幹細胞培養出來的肝細胞,用來修復一系列的肝臟疾病。一般而言,要在實驗室培養出肝細胞,具有更高的困難度。
主持這項研究的劍橋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教授瓦利爾(Ludovic Vallier)表示,這項研究為幹細胞研究跨出重要的一大步。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6/58/2bumo.html (2010/09/07)
研究人員是從7名罹患不同的遺傳性肝病的患者身上,擷取皮膚活組織樣本,再從3名健康患者取得同樣的組織樣本,混入幹細胞中,加以重組。幹細胞原本就可以有效的長出身體各部份器官或組織的細胞。
根據這項發現,這是首度將幹細胞培養出來的肝細胞,用來修復一系列的肝臟疾病。一般而言,要在實驗室培養出肝細胞,具有更高的困難度。
主持這項研究的劍橋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教授瓦利爾(Ludovic Vallier)表示,這項研究為幹細胞研究跨出重要的一大步。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6/58/2bumo.html (2010/09/07)
廢棄眼窩脂肪分離幹細胞 能修復視力
立委黃義交曾經因為眼窩內的脂肪瘤不斷擴大影響視力,所以動刀割除眼窩脂肪;還有的人因為眼瞼內翻、眼瞼外翻、眼袋移除而割除眼窩脂肪,過去這種被眼科醫師視為廢棄物的眼窩脂肪,當中竟然有幹細胞可以分離出幹細胞,並且發現眼窩脂肪幹細胞具有修復角膜上皮組織的能力,往後應用於人體上不僅能修復視力,還可改善眼疾。
萬芳醫學中心眼科暨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何慧君醫師最新研究發現,自人類眼窩的脂肪組織中所分離純化出的幹細胞,除了具有脂肪幹細胞已知的多重分化能力(具有分化為硬骨、軟骨及脂肪細胞之能力),更能夠分化為眼球角膜上皮細胞。這項具重要突破性的研究,已被國際知名科學期刊「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所接受,未來可望為眼科病患提供一種非眼球破壞性之幹細胞治療。
何慧君醫師表示,研究發現,藉由眼窩脂肪幹細胞與角膜上皮細胞的共同培養,結果顯示,眼窩脂肪組織中的幹細胞不同於皮下脂肪幹細胞,此群幹細胞不僅在形態上能夠改變而傾向類似上皮細胞的圓形多角狀,其上皮細胞表面抗原和角膜上皮細胞的指標性蛋白之表現量皆增加。
此外,幹細胞針對過去視力嚴重受到影響的病患,也能有所改善。眼球如角膜、視網膜、視神經病變,都會嚴重影響視力,造成許多人的生活不便。眼球中也具有幹細胞的存在,但破壞自己的好眼、取得幹細胞去修復壞眼在臨床上滯礙難行,而胚胎發育早期,眼窩脂肪與眼球係屬同源,因此,運用眼窩脂肪幹細胞,既可解決眼瞼疾病,也為眼球疾病病患提供一種非眼球侵入性的幹細胞治療選擇。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8&id=11552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6/4/2chkm.html (2010/09/07)
萬芳醫學中心眼科暨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何慧君醫師最新研究發現,自人類眼窩的脂肪組織中所分離純化出的幹細胞,除了具有脂肪幹細胞已知的多重分化能力(具有分化為硬骨、軟骨及脂肪細胞之能力),更能夠分化為眼球角膜上皮細胞。這項具重要突破性的研究,已被國際知名科學期刊「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所接受,未來可望為眼科病患提供一種非眼球破壞性之幹細胞治療。
何慧君醫師表示,研究發現,藉由眼窩脂肪幹細胞與角膜上皮細胞的共同培養,結果顯示,眼窩脂肪組織中的幹細胞不同於皮下脂肪幹細胞,此群幹細胞不僅在形態上能夠改變而傾向類似上皮細胞的圓形多角狀,其上皮細胞表面抗原和角膜上皮細胞的指標性蛋白之表現量皆增加。
此外,幹細胞針對過去視力嚴重受到影響的病患,也能有所改善。眼球如角膜、視網膜、視神經病變,都會嚴重影響視力,造成許多人的生活不便。眼球中也具有幹細胞的存在,但破壞自己的好眼、取得幹細胞去修復壞眼在臨床上滯礙難行,而胚胎發育早期,眼窩脂肪與眼球係屬同源,因此,運用眼窩脂肪幹細胞,既可解決眼瞼疾病,也為眼球疾病病患提供一種非眼球侵入性的幹細胞治療選擇。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8&id=11552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6/4/2chkm.html (2010/09/07)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投資熱 兩岸生技招商大車拚
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醫產業紅火,兩岸生技招商大車拚,預期國內民間投資將逾百億元下,大陸積極布建的泰州醫藥城,在9月16~22日舉行的「江蘇台灣週生技醫療研討會」,將再拉出招商高潮,賽亞集團主導的江蘇美德生技醫藥公司,預計結合台、美、中等醫藥公司、募資逾3億美元前進中國,備受矚目。
兩岸生技產業大策盟,自去年11月由江蘇團來台開啟的台蘇生物醫藥產業合作研討會,今年轉由大陸主辦,而9月19日將舉辦的生技高峰論壇,除了賽亞集團執行長陳德芳將發表專題演講外,在新藥部分,國內應邀列席加入研討的是東洋製藥董事長林榮錦和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另外,已拿到大陸第一張植物新藥藥證的杏輝和在中草藥研究已久的泰宗,則主談中草藥和中草藥的健康食品。
被認為產業前景至少還有20年風光的生技業,今年在經建會積極主導下,預估民間投資將超過100億元,農業、醫療器材和遠距照護最受青睞。
大陸泰州醫藥城則首創全球一條鞭園區,從研發、臨床實驗、生產到產品登記供應鏈完整的醫藥專業園區積極招商,該區目前已更成立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幹細胞庫,總儲存量高達100萬人份。
陳德芳表示,除了全球知名醫藥公司陸續進駐外,泰州醫藥城也吸引了包括美國加州大學、休斯頓醫藥中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30多家中外知名研發機構和一批專案落戶,積極整合產、官、學資源。
陳德芳指出,ECFA簽署、第6次江陳會將把兩岸生技搭橋列議題,以大陸龐大的醫藥消費市場,在國際資金和生醫集團陸續進軍下,國內生醫業的跟進卡位已成趨勢,目前泰州的中國醫藥城已規畫出疫苗產業、基因檢測及個性化給藥產業、高端醫療儀器設備產業等生物醫藥產業鏈。
由於醫藥供應鏈完整,東洋和大統都已在中國醫藥城建立研發中心,而生達、佳生、南良、賦格則成立生產基地,至於江蘇美德生技醫藥公司預計結合台、美、中等醫藥公司募資逾3億美元,其中賽亞集團旗下公司包括賽亞、慕德等公司都將參與該投資案。
中國醫藥市場在全世界排名第5名,總生產值為245億美元,預計到2013年後生產總值將達到680億美元到780億美元,躋身到全球第 3大醫藥市場,僅次於美國與日本。
而中國計畫投資1,240億美元在2011年為民眾提供醫療照顧等,此舉為大型製藥商創造龐大的商機。目前除拜耳外,其他歐洲醫藥大廠也積極前進中國想瓜分中國醫藥市場的市占率,包括阿斯利康(Astra Zeneca)、賽諾菲安萬特(SASY)等大型歐洲藥廠,美國大型藥廠近兩、三年也急起直追。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6/4/2cgtn.html (2010/09/06)
生醫產業紅火,兩岸生技招商大車拚,預期國內民間投資將逾百億元下,大陸積極布建的泰州醫藥城,在9月16~22日舉行的「江蘇台灣週生技醫療研討會」,將再拉出招商高潮,賽亞集團主導的江蘇美德生技醫藥公司,預計結合台、美、中等醫藥公司、募資逾3億美元前進中國,備受矚目。
兩岸生技產業大策盟,自去年11月由江蘇團來台開啟的台蘇生物醫藥產業合作研討會,今年轉由大陸主辦,而9月19日將舉辦的生技高峰論壇,除了賽亞集團執行長陳德芳將發表專題演講外,在新藥部分,國內應邀列席加入研討的是東洋製藥董事長林榮錦和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另外,已拿到大陸第一張植物新藥藥證的杏輝和在中草藥研究已久的泰宗,則主談中草藥和中草藥的健康食品。
被認為產業前景至少還有20年風光的生技業,今年在經建會積極主導下,預估民間投資將超過100億元,農業、醫療器材和遠距照護最受青睞。
大陸泰州醫藥城則首創全球一條鞭園區,從研發、臨床實驗、生產到產品登記供應鏈完整的醫藥專業園區積極招商,該區目前已更成立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幹細胞庫,總儲存量高達100萬人份。
陳德芳表示,除了全球知名醫藥公司陸續進駐外,泰州醫藥城也吸引了包括美國加州大學、休斯頓醫藥中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30多家中外知名研發機構和一批專案落戶,積極整合產、官、學資源。
陳德芳指出,ECFA簽署、第6次江陳會將把兩岸生技搭橋列議題,以大陸龐大的醫藥消費市場,在國際資金和生醫集團陸續進軍下,國內生醫業的跟進卡位已成趨勢,目前泰州的中國醫藥城已規畫出疫苗產業、基因檢測及個性化給藥產業、高端醫療儀器設備產業等生物醫藥產業鏈。
由於醫藥供應鏈完整,東洋和大統都已在中國醫藥城建立研發中心,而生達、佳生、南良、賦格則成立生產基地,至於江蘇美德生技醫藥公司預計結合台、美、中等醫藥公司募資逾3億美元,其中賽亞集團旗下公司包括賽亞、慕德等公司都將參與該投資案。
中國醫藥市場在全世界排名第5名,總生產值為245億美元,預計到2013年後生產總值將達到680億美元到780億美元,躋身到全球第 3大醫藥市場,僅次於美國與日本。
而中國計畫投資1,240億美元在2011年為民眾提供醫療照顧等,此舉為大型製藥商創造龐大的商機。目前除拜耳外,其他歐洲醫藥大廠也積極前進中國想瓜分中國醫藥市場的市占率,包括阿斯利康(Astra Zeneca)、賽諾菲安萬特(SASY)等大型歐洲藥廠,美國大型藥廠近兩、三年也急起直追。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6/4/2cgtn.html (2010/09/06)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幹細胞治療未證實 專家籲莫傷身傷財
(路透倫敦31日電)英國專家今天表示,全球有數千人到私人診所進行未經證實且風險極大的幹細胞治療,這等於是拿他們的健康和畢生儲蓄當賭注。
1個由專家組成的團隊特別指出,許多「幹細胞醫療旅客」會特地到德國和中國的私人診所尋求這種未經許可的治療,他們並表示,全球大約有多達700家類似診所,提供未證實的細胞治療。
儘管有關這類治療的科學證據十分貧乏,但仍有許多從小失明或飽受巴金森氏症等疾病所苦的患者,願意撒下數萬美元,換取微乎其微的康復機率。
倫敦大學學院(UCL)再生醫學生物工程單位的梅森(Chris Mason)說:「病患冒著丟掉性命和損失健康的風險,進行不必要的長途跋涉旅,遠離家園、朋友和家人,最後情況不見得能好轉,還可能浪費大筆金錢。」
科學家舉出1個以色列男童的例子,他因脊髓損傷前往俄羅斯接受幹細胞治療,後來卻長出多種腫瘤。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1/16/2c7zs.html (2010/09/02)
1個由專家組成的團隊特別指出,許多「幹細胞醫療旅客」會特地到德國和中國的私人診所尋求這種未經許可的治療,他們並表示,全球大約有多達700家類似診所,提供未證實的細胞治療。
儘管有關這類治療的科學證據十分貧乏,但仍有許多從小失明或飽受巴金森氏症等疾病所苦的患者,願意撒下數萬美元,換取微乎其微的康復機率。
倫敦大學學院(UCL)再生醫學生物工程單位的梅森(Chris Mason)說:「病患冒著丟掉性命和損失健康的風險,進行不必要的長途跋涉旅,遠離家園、朋友和家人,最後情況不見得能好轉,還可能浪費大筆金錢。」
科學家舉出1個以色列男童的例子,他因脊髓損傷前往俄羅斯接受幹細胞治療,後來卻長出多種腫瘤。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01/16/2c7zs.html (2010/09/02)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