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調查:民眾瘋保健食品月花千元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8日電)根據調查顯示,台灣人動不動小病就醫拿藥,主要出現專業醫師開的藥比較安全有效、看健保很省錢等理由,對於購買保健食品很大方,每月要花新台幣1000多元。


中華民國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今天公布「台灣民眾自我藥療及健康管理調查」,結果2/3 受訪者在身體感覺到小病痛時,就會去看醫生;理由依序是:醫生較專業、醫生開的藥較安全、醫生開的藥比較有效、有健保所以花的錢少等。

調查顯示,在使用健保IC卡就醫的情況下,民眾平均每月因小毛病就醫自掏腰包的費用為275.3 元;相形之下,每個月吃保健食品、中藥補品、養生食材甚至自費掛號看健康門診的花錢,平均是1030.7元。

中央健保局資料顯示,國人健保就醫次數年年成長,去年每人平均約15次,全民健保醫療支出明年5077億元,平均每人要用掉近2 萬2000元的健保資源。今天這項調查顯示,國人愛拿健保卡看病,也愛養生保健,平均85% 會購買保健食品或中藥。

中華民國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會員代表葉曼青指出,近7成的人認為醫生開的藥品比成藥有效又安全,僅2成認為成藥有政府核准可以放心買來吃,這顯示民眾對醫生比較信心,一有小感冒、咳嗽、扭傷、頭痛、皮膚過敏等小病痛,寧可上醫院,「反正健保不用錢」。

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張文靜認為,民眾到藥房時,上門買藥的多,諮詢用藥的比例卻屈指可數,這是因為醫藥分業成效不彰,對藥師的角色定位很模糊,民眾只把藥師當成「發藥人」,而不是令人放心的藥物安全療效守門人。

這項調查是協會委託尼爾森公司進行,於9 月13日至24日電話訪問全台北中南各地1074名20至65歲男女,目的在於了解國人對藥品的認識及自我藥療的現況,以及民眾對當前藥師及藥局觀感。95% 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991028
 
 
 

狂賀!!! 國科會通過10件投資案--包含國璽幹細胞公司

國科會通過10件投資案 
資料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26日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召開科學工業園區審議委員會,會中通過欣銓科技等10件投資案,總計金額新台幣40.95億元;1件奇美電子觸控南科廠投資備查案,金額38.48億元。


科學園區審議委員會也同時核准6件增資備查案,合計增資84.55億元。


新增的投資額以欣銓科技新竹科學園區分公司的16 億元最多,主要生產射頻(RF)晶片與IC、微機電( MEMS )及系統級封裝(SiP)等產品測試技術與服務。


欣銓科技設立於民國88年10月,資本額44.45億元主要從事積體電路測試,去年營業額29.39億元,今年累計至第3季營業額33.68億元。


此外,其他9件為新加坡商中微半導體設備台灣分公司、台灣威科儀器、威達高科、錫安生技、國璽幹細胞應用技術公司新竹生醫園區分公司、竟天生物科技園區分公司、芯傳科技、三本南科分公司、碳基科技。 991026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幹細胞再生心臟 成大研究大躍進

「幹細胞再生心臟 成大研究大躍進」(劉怡伶報導)



心臟病患有福了!成大謝清河率領的研究團隊,獨步全球,以蘭嶼豬的大動物實驗證實,利用奈米纖維水膠結合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的技術,可促進急性心肌梗塞後的心肌保護與血管再生,讓壞死的心肌長出新血管,成功治療豬的急性心肌梗塞,創全球首例。



成功大學日前特別為此研發成果召開記者會,這種全新的治療技術可望為眾多心臟病患帶來一線曙光。



主持記者會的成大校長賴明詔,本身也具醫學背景,他指出這項研究不只利用奈米材料混合幹細胞,注射到心臟遭受破壞的部位,讓心臟獲得修補,也讓幹細胞發揮功能,是醫學上很重要的突破。



「對於患者而言是很大福音,當然要到最後臨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已跨出一大步,這是成大科系間跨領域合作,成大有很好的條件可以結合這麼多專家學者一起努力。」



前成大醫學院長陳志鴻認為,目前心臟移植可用於心衰竭的治療,但受限於來源與感染等風險,目前尚無法普遍被使用;他盛讚謝清河在國內完成專科醫師訓練後自費出國繼續研究,可以在臨床醫師之外,肩負研發及培育人才的任務。



謝清河醫師說,以奈米纖維水膠加入幹細胞,直接注入受損心室部位,可以讓幹細胞有效地被固定在心臟而不會被血液沖走,存留率至少提高八倍。



「目前研究發現,把幹細胞打到心臟內,24小時之後留下來的不到1%,大多循環到其他部位去,無法得到好效果;因此如何讓打入之幹細胞有效被留下來,可以對心臟做修復及再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謝清河進一步指出,經過測試後,發現這種奈米纖維水膠是目前最好的一種。



「因為它是一種生物相容的東西,且緩慢降解,可以提供心血管長出來的很好的環境,在大動物實驗中,發現利用這兩項結合打入受損部位後,可以讓幹細胞存留率從本來的不到1%,提高到100%,甚至於打進去的骨髓幹細胞可以長出新的血管,甚至可以保存在心臟比較久的時間。」



在經過上百頭豬隻研究後,團隊找來了心臟結構與人類相近的「蘭嶼迷你豬」作為實驗動物,成功治療了豬隻的心肌梗塞,更可貴的是,整個實驗步驟完全仿照臨床治療施行的時程作為設計,也就是從自體骨髓幹細胞分離、混合奈米纖維水膠、一直到完成心臟注射的整個手術過程,只需要30分鐘,對於心肌梗塞病患分秒必爭的情況來說,彌足珍貴。



「急性心肌梗塞發病後,搶救病人的時間任何一分一秒都非常珍貴,因此這樣快速而有效的治療方式,未來非常可能可以實際應用於心肌梗塞的病患,或者提供給不適合接受傳統療法的病患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



目前臨床上並無相關治療方式,因此這項新穎的療法極具開發潛力;一旦完成臨床測試並證實安全無虞,相信可以嘉惠眾多病患。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4/1/2ex5m.html (2010/10/14)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幹細胞治心肌梗塞 成大獲突破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市12日電)國立成功大學今天發表利用奈米纖維水膠結合自體骨髓幹細胞的移植技術,可促進急性心肌梗塞後的心肌保護與血管再生,目前正申請國內、外專利,以及國內的人體臨床實驗。



由成功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謝清河率領的成大心肌再生研究團隊,以蘭嶼豬為實驗動物,利用自組裝胜(月太)奈米纖維水膠(self-assembling peptidenanofiber hydrogel)結合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技術,成功治療豬的急性心肌梗塞。研究結果已在9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謝清河表示,一般稱為心肌梗塞的冠狀動脈阻塞,會造成血液無法正常供給心臟,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因而引發心臟衰竭,一旦發病,有高達3成的死亡率。



他說,人類心肌細胞幾乎沒有再生能力,病患受損心肌會因無法承受心室內壓力而逐漸擴大、變薄,臨床上治療方式大多以消極給藥控制為主,否則只有換心一途。



謝清河表示,近年有研究指出幹細胞可能可被用來改善心臟功能,但幹細胞經由體外長時間培養繁殖後再注射至心臟,大多數會被血液帶離心臟、或快速死亡,24小時後的存留率不到1%。存活的幹細胞也鮮能分化為成熟、且具功能的心肌或血管細胞。



他說,利用奈米纖維水膠混合幹細胞再注射進入受損心肌,可使幹細胞24小時留存率提高為100%;1個月後的保留及存活比率則提高約8倍,可加強幹細胞治療效果。



謝清河表示,以蘭嶼豬為實驗動物的研究結果發現,可有效預防病理心室重塑及舒張功能不全,亦可大幅改善心肌存活率及收縮功能,同時增加血管新生、減少心肌梗塞範圍,這項成果是全球首例。



他說,希望這項研究在短期內有機會進展到人體臨床實驗,以微創外科手術進行,手術時程僅需30分鐘。另外,研究中尚未發現幹細胞能增長新的心肌細胞,是需要努力的方向。991012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2/5/2etog.html (2010/10/13)

中國將率先推出幹細胞藥品

中國時報【湯斌/綜合報導】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政府大力支持胚胎幹細胞研究,至今取得相當大進展,整體排名已位居世界前十名。



大陸方面早已將生醫產業列入「國家支柱科技產業」,其中,又因幹細胞治療被視為細胞治療中最新、最具發展前景,幹細胞產業在大陸成長相當快。



二○○○年起,大陸開始不斷加大對幹細胞研究的投資,最近五年,平均每年投資額高達一億四千多萬美元。更重要的是,這些政府投入資金並不僅限基礎研究,還能迅速應用於醫藥和臨床研究,因此科技研究和產品研發界線並不明顯。目前約有兩百名教授或副教授級研究人員,專攻幹細胞研究。



去年底,中科院廣州生醫健康研究院表示,將維他命C置入培養劑中,可提高細胞轉化為多能幹細胞效率,而多能幹細胞能使病體幹細胞逆轉為胚胎幹細胞。民間業者也在江蘇泰州開設亞洲規模最大、可儲藏百萬人份的綜合性幹細胞庫,迄今已應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四萬份,為一萬多個病例進行治療。



天津昂賽公司董事長韓忠朝透露,目前由臍帶中提取幹細胞已通過臨床試驗,一旦經藥監局審批後,大陸將率先於全球批量生產幹細胞藥品。而據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學者任賀估計,大陸三至五年內可大規模生產幹細胞製品,通過幹細胞生成人體器官以解決器官移植的技術,也可望三、五年內實現。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3/4/2eucj.html (2010/10/13)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美開始以人胚幹細胞醫療病人

(路透華盛頓11日電)美國生物技術業者杰龍公司(Geron Corp)今天表示,美國醫生已開始以人類胚胚幹細胞治療首位病人,但這項里程碑臨床實驗的細節將會受到保密。

  

杰龍是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引發爭議人類胚胎幹細胞治療病患的第一家公司,本案例是脊髓剛受傷病人。這也是使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治療病患的頭一個眾所週知案例。



杰龍的幹細胞來自生育治療遺留下來的人類胚胎。它們經過處理後,成為若干類型神經細胞的前體。醫生希望殖入人體後,幹細胞會前往新近受傷的脊髓部位,協助受創的神經再生。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2/16/2erlp.html (2010/10/12)

幹細胞面面觀

(法新社巴黎11日電) 胚胎幹細胞研究今天邁入里程碑,因為這項創新但具爭議性的研究,已走出實驗室、來到臨床實驗。

  

研究人員希望能利用幹細胞,來填補因疾病、意外、戰爭或一般磨耗而受損的組織。鼓吹這項研究的人士表示,研究針對的目標包括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糖尿病等多種疾病。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因具「全能性」,是目前為止用途最廣的幹細胞。「全能性」即是有能力分化成任何細胞種類。

  

它們來自受精卵,且研究人員通常讓它們長個3到5天再進行收成,然後放在自我複製的「行列」來進行研究。

  

然而,此法遭到宗教保守人士的大力抨擊。他們主張,人的生命從受孕那一刻就開始,因此破壞胚胎等同謀殺。

  

史上首次的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將由美國生物技術業者杰龍公司(Geron Corp)負責。參與這項研究的病患,正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醫院接受脊髓和腦損傷復健。

  

杰龍表示,第一階段將評估安全性和容忍性。

  

幹細胞另一來源為成體幹細胞(adult stem cell)。儘管還未成熟,成體幹細胞通常被編列來分化成特定細胞種類。

  

通常來說,成體幹細胞得到的媒體關注,遠低於胚胎幹細胞。

  

然而,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成體幹細胞用途較原先以為的還要廣,且存於更廣泛的組織之中,包括大腦、骨髓、週邊血、血管、骨骼肌、皮膚和肝臟。

  

一份2007年的研究指出,皮膚取得的幹細胞「重新編列」之後,他們已發現一個創造多能幹細胞的方法。且在2008年1月,先進細胞科技公司(ACT)的藍札(Robert Lanza)所率領的團隊,宣布他們已成功找出一個不破壞胚胎,就能創造人類胚胎幹細胞的方法,為史上首次。(譯者:中央社蔡佳敏)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2/19/2esa0.html (2010/10/12)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美發現高效生成人類幹細胞方式

(法新社華盛頓30日電) 今天公佈的研究顯示,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生成人類幹細胞「極有效率」的方式,對於以胚胎幹細胞治病提供了1個有效的選擇。



主導這項研究的哈佛醫學院的羅西(DerrickRossi)說,這種新方式不需要高風險的基因改造,醫療前景更是大有可為。



研究人員並未採用一般方式,即永久改變基因組取得蛋白質成份,把成人細胞重組為多能幹細胞(iPSC)。



相反的,他們合成出改造過的信使RNA分子,稱之為改造RNA,負責生成蛋白質,不過未整合成為細胞的DNA 。



研究人員意外發現,重複給予這種改造RNA,「會讓成熟皮膚細胞內的重組蛋白質活躍,之後轉為多能幹細胞」。



羅西說:「我們原來不期望改造RNA會這麼有效,不過我們觀察,我們這種方式的重組效率相當高。」



目前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受到多能幹細胞生成效率和其他因素限制。



「多能」意味細胞能加以改變,成為人體中任何1種細胞,不論是皮膚細胞、心臟細胞、血液細胞。胚胎幹細胞即為多能幹細胞。



這項研究公佈在網路版的Cell Stem Cell。(譯者:中央社李威翰)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1/19/2e3sl.html (2010/10/06)

﹝全球第18個﹞慈濟幹細胞中心獲國際認證

〔記者蔡百靈/花蓮報導〕花蓮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昨天接獲世界骨髓捐贈者協會(The World Marrow Donor Association,簡稱WMDA)轉達,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正式通過WMDA認證,消息傳來,全院醫療團隊為之振奮。



WMDA是從2003年9月啟動骨髓庫認證制度,並希望全世界的骨髓庫都能通過認證,以確保骨髓庫的品質與全球一致,目前全球共有71個骨髓庫,其中有17個通過認證,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是第18個通過認證的骨髓庫,其捐贈者數量佔全球的83%。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指出,骨髓幹細胞中心自1993年10月創辦骨髓庫至今,歷任主管一直努力於與國際同步,不斷引進國際標準,且嚴格保護捐、受雙方權益及身分。



此外,慈濟骨髓庫是全球唯一以志工體系為主的骨髓庫,由志工在第一線面對捐贈者,提供專業諮詢,並從頭陪伴到尾,捐贈活動暨關懷小組總幹事陳乃裕說,因應國際認證,中心為了突顯關懷小組的專業程度,志工不僅經過完整的教育訓練課程,並進行經驗認定,讓每一個生命都在有豐富經驗的關懷小組手上,被呵護著,也讓千奇百怪的個案狀況能順利圓滿。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2/78/2e63i.html (2010/10/06)

生成幹細胞 新方式出爐

(路透華盛頓30日電)研究人員已發現意外迅速且明顯安全的方式,把普通皮膚細胞轉變為幹細胞和肌肉細胞。



他們說,這種方式可望為再生醫學這種新領域提供生成皮膚的新方式,醫師期望最終能修復受傷部位,甚至替換器官。



哈佛醫學院的羅西(Derrick Rossi)在期刊Cell Stem Cell中說,他們正努力發現新方法生成多能幹細胞。



只消3或4個基因就能讓皮膚細胞等普通細胞時光倒轉,發揮幹細胞功能。現行方式採用病毒攜帶新基因進入細胞,可能導致腫瘤等問題。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1/16/2e3wm.html (2010/10/06)

幹細胞科技 讓斷腿骨骼重新生長

幹細胞研究應用在實際的醫療上,今年又多了幾個案例。位在英國南部肯特郡的史派爾亞歷山卓醫院,繼年初治好一名腿部受傷的男子後,日前更進一步,讓一名車禍斷腿的女士,用自己的骨骼細胞做出新的腿骨,而她也即將能恢復喪失9年的行走能力。



2001年的一場車禍,讓黛安失去了左小腿。雖然當時堅持不接受截肢,但仍有部分腿骨受到感染而壞死,黛安從此成了肢體障礙者。為了進行這次治療,醫師先從黛安的骨盆取出骨骼細胞,配合骨髓做出幹細胞。接下來醫師把斷裂點兩端健康的腿骨撐開,然後把幹細胞黏在分開的地方。



讓肢體障礙的人重新獲得行走能力,多年來是醫學界努力不懈的目標,各式各樣的高科技義肢也紛紛出籠。但是對患者來說,這些義肢做得再怎麼精細,也好不過自己重新生長出來的手腳骨骼。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4/79/2eahm.html (201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