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華盛頓30日電) 美國2家公司今年完成劃時代壯舉,取得當局核可,率先開始對脊椎受傷和盲人進行人類胚胎幹細胞實驗。
這種強大卻也引發爭議的細胞,能轉變為人體中幾乎任何一種細胞,替消滅巴金森氏症、癱瘓、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開啟希望之門,甚至也可望延年益壽。
更多人體實驗正蓄勢待發,科學家琢磨新的方法,避開圍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爭議,包括殺死人類胚胎。
先進細胞科技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11月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許可,開始測試1種胚胎幹細胞衍生出來的療法,治療罕見的兒童失明,又稱斯特格氏病(Stargardt's disease)。
10月,生物技術業者傑龍公司(Geron)宣布史無前例的人類胚胎幹細胞測試,對象是脊椎傷患。所有約12位病患預料都會參與這項長達1年的研究。
不過幹細胞療法令人憂慮的是,細胞也可能演變為腫瘤,不過若方法看來安全,上述2公司會著眼擴大實驗樣本,寄望最終能治癒癱瘓和眼盲。(譯者:中央社李威翰)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31/19/2jzva.html (2010/12/31)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衛署核准冰晶凍胚登台
女為悅己者容,追求美麗已是時代趨勢,有的人不惜斥資出國打幹細胞或胎盤素,只為留下青春腳步。為什麼活細胞開始受到重視?可推到早期1912年法國科學家AlexisCarrel在羊的胚胎中,發現可以讓細胞分裂次數增加的活性物質,讓衰老的肌肉或組織恢復活力,因此得到當年的諾貝爾生物獎。
1981年也有科學家實驗證實,胚胎在培養及分化過程會產生一種特殊能量,這種能量類似共振效應,可以把周圍組織的生命力在共振中放大,讓組織產生比較有效率的分化功能,經由生物的催化作用及物理學上的震盪作用,證實了胚胎可以影響周圍物質細胞。
不過這一些催化作用的過程,是將年輕胚胎幹細胞的組織濾液,培養分裂一段時間之後,再將接近退化的細胞放在一起作用,發現接近退化的細胞因此又開始分裂活化起來。現在,想藉由活細胞抗老已經不需要這麼辛苦,微整形醫師戴文瑛表示,日前衛生署已核准一種來自瑞士的活細胞,是由牛胚胎萃取製成的活細胞製劑,稱做「冰晶凍胚」,這種冷凍胚胎製劑分為臉部使用及舌下滴劑,當中含有外胚層及中胚層的成分。
外胚層是分化皮膚跟神經的組織,中胚層則是分化為結蒂組織的成分,胚胎製劑最主要保存了活體胚胎的活性修復特性,讓胚胎濾液可以影響周邊細胞的分裂頻率,讓使用組織可以產生年輕化的現象。
這類胚胎製劑一定要是活的細胞,過去名媛淑女熱中施打的胎盤素、生長因子,其實都是胚胎活細胞的下游產物,科學家發現,如果將活細胞急速冷凍在-56度C的低溫中,可以讓細胞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目前當紅的臍帶血跟幹細胞也都是利用相同現象來保存,然後將超低溫保存的細胞放在皮膚表面解凍之後,胚胎細胞慢慢恢復活性,進而發揮真正生長因子的效益,達到新生修復的效果。
其次,活細胞容易受化學成分影響失去生命力,所以這類產品通常不含防腐劑跟抗氧化劑,低溫胚胎在-56度C的環境中也不容易有細菌滋生。最後,活細胞治療必須有特殊的導入方式,若溫度過高容易破壞活細胞的療效,研究後發現,-18度C的皮膚臨界溫度最能有效吸收活細胞製劑。透過-18度C的特殊冰晶石在臉上不斷按摩,產生冷熱收放增加血液循環,是適合皮膚冷凍治療以及再生的溫度。
市面上的保養品只要掛上胎盤素、胚胎素、幹細胞等字眼,價格馬上翻了好幾倍,整型外科醫師陳振坤提醒大家,必須建立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真正的活細胞不可能存放在一般常溫的瓶罐中保存,未來購買保養品前多想想,別輕信美麗的廣告而掏出錢包了。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9/4/2jvil.html (2010/12/30)
1981年也有科學家實驗證實,胚胎在培養及分化過程會產生一種特殊能量,這種能量類似共振效應,可以把周圍組織的生命力在共振中放大,讓組織產生比較有效率的分化功能,經由生物的催化作用及物理學上的震盪作用,證實了胚胎可以影響周圍物質細胞。
不過這一些催化作用的過程,是將年輕胚胎幹細胞的組織濾液,培養分裂一段時間之後,再將接近退化的細胞放在一起作用,發現接近退化的細胞因此又開始分裂活化起來。現在,想藉由活細胞抗老已經不需要這麼辛苦,微整形醫師戴文瑛表示,日前衛生署已核准一種來自瑞士的活細胞,是由牛胚胎萃取製成的活細胞製劑,稱做「冰晶凍胚」,這種冷凍胚胎製劑分為臉部使用及舌下滴劑,當中含有外胚層及中胚層的成分。
外胚層是分化皮膚跟神經的組織,中胚層則是分化為結蒂組織的成分,胚胎製劑最主要保存了活體胚胎的活性修復特性,讓胚胎濾液可以影響周邊細胞的分裂頻率,讓使用組織可以產生年輕化的現象。
這類胚胎製劑一定要是活的細胞,過去名媛淑女熱中施打的胎盤素、生長因子,其實都是胚胎活細胞的下游產物,科學家發現,如果將活細胞急速冷凍在-56度C的低溫中,可以讓細胞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目前當紅的臍帶血跟幹細胞也都是利用相同現象來保存,然後將超低溫保存的細胞放在皮膚表面解凍之後,胚胎細胞慢慢恢復活性,進而發揮真正生長因子的效益,達到新生修復的效果。
其次,活細胞容易受化學成分影響失去生命力,所以這類產品通常不含防腐劑跟抗氧化劑,低溫胚胎在-56度C的環境中也不容易有細菌滋生。最後,活細胞治療必須有特殊的導入方式,若溫度過高容易破壞活細胞的療效,研究後發現,-18度C的皮膚臨界溫度最能有效吸收活細胞製劑。透過-18度C的特殊冰晶石在臉上不斷按摩,產生冷熱收放增加血液循環,是適合皮膚冷凍治療以及再生的溫度。
市面上的保養品只要掛上胎盤素、胚胎素、幹細胞等字眼,價格馬上翻了好幾倍,整型外科醫師陳振坤提醒大家,必須建立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真正的活細胞不可能存放在一般常溫的瓶罐中保存,未來購買保養品前多想想,別輕信美麗的廣告而掏出錢包了。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9/4/2jvil.html (2010/12/30)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失明福音 胚胎幹細胞治療有望
(法新社華盛頓22日電) 美國1家公司今天宣布,將嘗試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醫治失明。這是第2次在人類身上進行這種充滿爭議的臨床試驗。
僅有12名成人將參與此試驗,他們都罹患常見的視力喪失疾病,最早在6歲發病。試驗將利用胚胎幹細胞上取出的視網膜細胞。
先進細胞科技公司(ACT)首席科學家藍札(Bob Lanza)表示,他們已在老鼠身上實驗,發現能夠阻止這種漸進式疾病惡化,也不會產生腫瘤或其他副作用。
他說:「這些細胞在動物身上真的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人類身上也如此,我們就是擊出全壘打了。」
這項試驗由ACT公司出資舉行,一旦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就可以開始第一階段實驗。
另一家杰龍公司(Geron Corp)在10月開始類似實驗,率先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醫治脊髓損傷病患。
科學家表示,胚胎幹細胞相當有希望能醫治癌症等疾病。但是過程需要摧毀人類胚胎細胞,引發宗教保守人士與其他人反對。(譯者:中央社戴雅真)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2/19/2hlj8.html (2010/12/24)
僅有12名成人將參與此試驗,他們都罹患常見的視力喪失疾病,最早在6歲發病。試驗將利用胚胎幹細胞上取出的視網膜細胞。
先進細胞科技公司(ACT)首席科學家藍札(Bob Lanza)表示,他們已在老鼠身上實驗,發現能夠阻止這種漸進式疾病惡化,也不會產生腫瘤或其他副作用。
他說:「這些細胞在動物身上真的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人類身上也如此,我們就是擊出全壘打了。」
這項試驗由ACT公司出資舉行,一旦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就可以開始第一階段實驗。
另一家杰龍公司(Geron Corp)在10月開始類似實驗,率先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醫治脊髓損傷病患。
科學家表示,胚胎幹細胞相當有希望能醫治癌症等疾病。但是過程需要摧毀人類胚胎細胞,引發宗教保守人士與其他人反對。(譯者:中央社戴雅真)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2/19/2hlj8.html (2010/12/24)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十年來最重要科技 高速網路
(路透紐約21日電)新出爐民調顯示,過去10年來,對社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是高速網路,它同時也是人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項科技。
據左格比國際公司(Zogby International)線上民調結果,參與民調的1950名美國成年人,24%認為他們的生活受高速網路影響最大,22%認為是臉書(Facebook),再來是10%的谷歌(Google)。
當被問及「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科技為何」時,排名第一的是高速網路(28%),其次是電子郵件(18%)。
至於「明年哪樣科技將出現重大發展」,24%認為會是家庭娛樂,16%認為是一般運算科技。
展望未來10年,43%受訪者認為,以幹細胞和複製技術來製造移植用的人類器官會成為常態;40%受訪者認為未來會把晶片植入人體內,以追蹤健康狀況;另有40%的人認為,勞力工作將被機器人所取代。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2/16/2jg74.html (2010/12/23)
據左格比國際公司(Zogby International)線上民調結果,參與民調的1950名美國成年人,24%認為他們的生活受高速網路影響最大,22%認為是臉書(Facebook),再來是10%的谷歌(Google)。
當被問及「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科技為何」時,排名第一的是高速網路(28%),其次是電子郵件(18%)。
至於「明年哪樣科技將出現重大發展」,24%認為會是家庭娛樂,16%認為是一般運算科技。
展望未來10年,43%受訪者認為,以幹細胞和複製技術來製造移植用的人類器官會成為常態;40%受訪者認為未來會把晶片植入人體內,以追蹤健康狀況;另有40%的人認為,勞力工作將被機器人所取代。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2/16/2jg74.html (2010/12/23)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中研院新發現 有助破解癌症密碼
中國時報【陳至中/台北報導】
我國破解癌症密碼有重大突破!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團隊,於人類胚胎幹細胞中找到七組先前未知的特有醣脂結構,可能在癌細胞轉移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未來若針對這些細胞「特徵」設計標靶藥物,有助於癌症偵測與治療,癌症將不再是「不治之症」。
這項研究日前發表於重量級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受到國際矚目。
研究主持人、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游正博表示,胚胎幹細胞是形成人類最早期的細胞,由精子和卵子結合後形成,著床於母體子宮後分化成各種細胞。科學界認為,癌細胞會「退化」,變得非常像胚胎細胞,具備極強的轉變、增生能力,「就想胚胎變成嬰兒一樣,快得驚人!」因此研究胚胎細胞的構造,也就可能破解癌症密碼。
中研院將目標放在胚胎幹細胞表面的「醣脂」上,游正博表示,醣脂(glycosphingolipids,簡稱GSLs)存在於人體細胞膜上,是細胞內外的溝通橋梁。學界認為,醣脂具有調控細胞附著力、變化細胞生理狀態,以及在癌細胞中協助癌症轉移的關鍵角色。
研究團隊利用質譜儀對胚胎細胞進行仔細的成分分析,成功確認七種醣脂結構,其中Gb5Cer、globo-H和SSEA-3,都被證實與乳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有關。游正博說,這些「特徵」只有癌細胞和胚胎細胞有,一般正常細胞沒有,科學界可藉此設計藥物,專殺具備該「特徵」的癌細胞,便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游正博表示,國外研究癌症多直接分析癌細胞,只有中研院是從狀況類似的胚胎幹細胞下手,目前已小有成就。例如醫學生物專題中心執行長陳鈴津等人找到的globo-H結構,已技術轉移給國內生技公司開發疫苗,現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能夠延長乳癌病患的壽命。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8/4/2j7cn.html (2010/12/20)
我國破解癌症密碼有重大突破!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團隊,於人類胚胎幹細胞中找到七組先前未知的特有醣脂結構,可能在癌細胞轉移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未來若針對這些細胞「特徵」設計標靶藥物,有助於癌症偵測與治療,癌症將不再是「不治之症」。
這項研究日前發表於重量級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受到國際矚目。
研究主持人、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游正博表示,胚胎幹細胞是形成人類最早期的細胞,由精子和卵子結合後形成,著床於母體子宮後分化成各種細胞。科學界認為,癌細胞會「退化」,變得非常像胚胎細胞,具備極強的轉變、增生能力,「就想胚胎變成嬰兒一樣,快得驚人!」因此研究胚胎細胞的構造,也就可能破解癌症密碼。
中研院將目標放在胚胎幹細胞表面的「醣脂」上,游正博表示,醣脂(glycosphingolipids,簡稱GSLs)存在於人體細胞膜上,是細胞內外的溝通橋梁。學界認為,醣脂具有調控細胞附著力、變化細胞生理狀態,以及在癌細胞中協助癌症轉移的關鍵角色。
研究團隊利用質譜儀對胚胎細胞進行仔細的成分分析,成功確認七種醣脂結構,其中Gb5Cer、globo-H和SSEA-3,都被證實與乳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有關。游正博說,這些「特徵」只有癌細胞和胚胎細胞有,一般正常細胞沒有,科學界可藉此設計藥物,專殺具備該「特徵」的癌細胞,便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游正博表示,國外研究癌症多直接分析癌細胞,只有中研院是從狀況類似的胚胎幹細胞下手,目前已小有成就。例如醫學生物專題中心執行長陳鈴津等人找到的globo-H結構,已技術轉移給國內生技公司開發疫苗,現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能夠延長乳癌病患的壽命。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8/4/2j7cn.html (2010/12/20)
宣明智攜手加捷 跨足幹細胞
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日前高喊「台灣DRAM產業已經錯過黃金救援時期!」的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IMC)董事長宣明智,已悄悄在上海,與台灣加捷科技(4109)公司各出資50%,成立
上海宣捷公司佈局生物科技產業,跨足毛囊幹細胞研究。
且即將進行人體臨床試驗,預計在2~3年即可將毛囊幹細胞抗衰老、糖尿病皮膚自體修復研究技術轉化為商品,並加以上市,商機潛力龐大。
以鴨子划水方式布局生技產業的宣明智家族,除了已與科技界大老成立尊榮健檢中心外,日前也參與加捷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入股加捷科技,並與加捷合資成立宣捷,投入幹細胞研究。
宣捷董事長是宣明智獨子宣昶有,11月22日宣捷公司已與中國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舉行幹細胞轉化醫學合作研究簽約儀式,雙方簽署「幹細胞轉化醫學合作研究協議」。
簽約儀式在場觀禮者,包括加捷總經理鍾祥鳳、夏陽基金會會長廖正豪、吉大黨委書記陳德文、吉大常務副校長趙繼等人。
據了解,吉大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中國「211工程」和「985科技創新平台」的重點建設單位。
宣昶有原來在美國學習電機,但因身體患有疾病,經中醫透過針灸治療後身體康復,自此之後對中醫產生極大興趣,前往上海交通大學學醫6年實習2年取得中醫證照,目前長期駐留在上海,親自督導宣捷生技與上海吉林大學的合作事項與研究進展成果。
吉大白求恩醫學院院長李玉林在簽約中指出,幹細胞研究已和全球氣候暖化、進化論成為21世紀備受關注的三大科學領域,其成果為眾多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和重症肝病病人帶來福音。
吉大幹細胞移植技術的臨床應用,將是對傳統治療方式的一場革命,已受到各國政府、企業界和科學界高度關注。
李玉林透露,吉大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已在國際上,率先從人體毛囊等組織中,成功地分離出多潛能成體幹細胞,並開闢大規模開展自體幹細胞移植修復缺失組織先例。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0/4/2jag4.html (2010/12/20)
日前高喊「台灣DRAM產業已經錯過黃金救援時期!」的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IMC)董事長宣明智,已悄悄在上海,與台灣加捷科技(4109)公司各出資50%,成立
上海宣捷公司佈局生物科技產業,跨足毛囊幹細胞研究。
且即將進行人體臨床試驗,預計在2~3年即可將毛囊幹細胞抗衰老、糖尿病皮膚自體修復研究技術轉化為商品,並加以上市,商機潛力龐大。
以鴨子划水方式布局生技產業的宣明智家族,除了已與科技界大老成立尊榮健檢中心外,日前也參與加捷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入股加捷科技,並與加捷合資成立宣捷,投入幹細胞研究。
宣捷董事長是宣明智獨子宣昶有,11月22日宣捷公司已與中國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舉行幹細胞轉化醫學合作研究簽約儀式,雙方簽署「幹細胞轉化醫學合作研究協議」。
簽約儀式在場觀禮者,包括加捷總經理鍾祥鳳、夏陽基金會會長廖正豪、吉大黨委書記陳德文、吉大常務副校長趙繼等人。
據了解,吉大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中國「211工程」和「985科技創新平台」的重點建設單位。
宣昶有原來在美國學習電機,但因身體患有疾病,經中醫透過針灸治療後身體康復,自此之後對中醫產生極大興趣,前往上海交通大學學醫6年實習2年取得中醫證照,目前長期駐留在上海,親自督導宣捷生技與上海吉林大學的合作事項與研究進展成果。
吉大白求恩醫學院院長李玉林在簽約中指出,幹細胞研究已和全球氣候暖化、進化論成為21世紀備受關注的三大科學領域,其成果為眾多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和重症肝病病人帶來福音。
吉大幹細胞移植技術的臨床應用,將是對傳統治療方式的一場革命,已受到各國政府、企業界和科學界高度關注。
李玉林透露,吉大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已在國際上,率先從人體毛囊等組織中,成功地分離出多潛能成體幹細胞,並開闢大規模開展自體幹細胞移植修復缺失組織先例。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0/4/2jag4.html (2010/12/20)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幹細胞移植 愛滋治癒露曙光
(中央社華盛頓15日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科學家今天宣布,一名接受幹細胞移植治療的美國男子,超過3年後體內仍無愛滋病毒(HIV),顯示已首度發現治癒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療法。
雖然使用在這名「柏林病患」身上的高度致命性技術,無法讓全球3300萬名感染愛滋病毒的絕大部分人受惠,但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顯示邁向普遍治癒的重要進展。
發表在「美國血液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所發行期刊「血液」(Blood)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們的結果強烈顯示,已在這名病患身上治癒愛滋病毒。」
此治療過程始於2006年,當時一名40來歲的美國男子,已感染愛滋病毒超過10年,他為罹患致命血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尋求治療。
首輪化療失敗後,其德國醫生胡特(Gero Hutter)認為,應該嘗試利用罕見基因突變捐贈者的骨髓進行移植,該捐贈者對愛滋病毒擁有天然免疫力。
約100名白種人中就有1人擁有這種遺傳突變,能防範CCR5分子出現在細胞表面上。由於愛滋病毒是透過該CCR5受體入侵細胞,如果沒有它,愛滋病毒就無法入侵。
這種治療過程並不容易,但在辭退數十名可能捐贈者後,胡特終於找到符合條件的捐贈者,並利用取自對愛滋病毒有免疫力捐贈者的幹細胞,於2007年2月進行骨髓移植。
胡特的首個研究報告,2009年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研究報告顯示,即使那名病患已停止使用抗病毒療法壓制愛滋病毒,他身上已不再出現愛滋病毒。
最新研究發現顯示,3年後,那名病患持續無愛滋病毒蹤跡,白血病也痊癒了。
鑑於約30%病患會在嘗試進行骨髓移植時喪生,愛滋病專家對此抱持審慎態度。美國羅德島(Rhode Island)米瑞安醫院(Miriam Hospital)愛滋病毒臨床實驗計畫主任塔希瑪(Karen Tashima)表示:「由於我們已有能控制病毒的良好抗病毒療法,為某人進行這種極端治療是不道德的。」
主要研究報告作者艾勒斯(Kristina Allers)坦承,這種治療法無法適用於大部分人,「然而,如同這項研究所顯示,治癒愛滋病毒感染者原則上可能,它帶給研究治療愛滋病毒的科學家新希望。」991216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6/5/2j3hz.html (2010/12/16)
雖然使用在這名「柏林病患」身上的高度致命性技術,無法讓全球3300萬名感染愛滋病毒的絕大部分人受惠,但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顯示邁向普遍治癒的重要進展。
發表在「美國血液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所發行期刊「血液」(Blood)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們的結果強烈顯示,已在這名病患身上治癒愛滋病毒。」
此治療過程始於2006年,當時一名40來歲的美國男子,已感染愛滋病毒超過10年,他為罹患致命血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尋求治療。
首輪化療失敗後,其德國醫生胡特(Gero Hutter)認為,應該嘗試利用罕見基因突變捐贈者的骨髓進行移植,該捐贈者對愛滋病毒擁有天然免疫力。
約100名白種人中就有1人擁有這種遺傳突變,能防範CCR5分子出現在細胞表面上。由於愛滋病毒是透過該CCR5受體入侵細胞,如果沒有它,愛滋病毒就無法入侵。
這種治療過程並不容易,但在辭退數十名可能捐贈者後,胡特終於找到符合條件的捐贈者,並利用取自對愛滋病毒有免疫力捐贈者的幹細胞,於2007年2月進行骨髓移植。
胡特的首個研究報告,2009年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研究報告顯示,即使那名病患已停止使用抗病毒療法壓制愛滋病毒,他身上已不再出現愛滋病毒。
最新研究發現顯示,3年後,那名病患持續無愛滋病毒蹤跡,白血病也痊癒了。
鑑於約30%病患會在嘗試進行骨髓移植時喪生,愛滋病專家對此抱持審慎態度。美國羅德島(Rhode Island)米瑞安醫院(Miriam Hospital)愛滋病毒臨床實驗計畫主任塔希瑪(Karen Tashima)表示:「由於我們已有能控制病毒的良好抗病毒療法,為某人進行這種極端治療是不道德的。」
主要研究報告作者艾勒斯(Kristina Allers)坦承,這種治療法無法適用於大部分人,「然而,如同這項研究所顯示,治癒愛滋病毒感染者原則上可能,它帶給研究治療愛滋病毒的科學家新希望。」991216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6/5/2j3hz.html (2010/12/16)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研究:幹細胞可產生胰腺細胞
(路透華盛頓12日電)科學家今天公布2項實驗報告指出,幹細胞可轉換成治療糖尿病所需的胰腺細胞及變成腸組織複合層。
研究團隊在其中一項實驗中,將不成熟的精子細胞變成胰腺組織,同時另一組團隊也將胚胎幹細胞變成腸組織複合層。
兩項研究都展現幹細胞新運用方式。幹細胞是人體主要細胞,來源多樣。
位於華盛頓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研究團隊利用精原幹細胞和母細胞進行研究。這種幹細胞可製造男性精子。
葛利卡諾(Ian Gallicano)及同僚們則是使用細菌所衍生,取自精原幹細胞的多能幹細胞進行實驗。
他們利用合成方式在實驗室培育這些細胞,使細胞開始發揮有如胰臟貝塔細胞功能,可分泌胰島素。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3/16/2iwl8.html (2010/12/14)
研究團隊在其中一項實驗中,將不成熟的精子細胞變成胰腺組織,同時另一組團隊也將胚胎幹細胞變成腸組織複合層。
兩項研究都展現幹細胞新運用方式。幹細胞是人體主要細胞,來源多樣。
位於華盛頓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研究團隊利用精原幹細胞和母細胞進行研究。這種幹細胞可製造男性精子。
葛利卡諾(Ian Gallicano)及同僚們則是使用細菌所衍生,取自精原幹細胞的多能幹細胞進行實驗。
他們利用合成方式在實驗室培育這些細胞,使細胞開始發揮有如胰臟貝塔細胞功能,可分泌胰島素。中央社(翻譯)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3/16/2iwl8.html (2010/12/14)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幹細胞收療效 癱瘓猴子再蹦跳
(法新社東京8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他們已利用幹細胞讓1隻癱瘓的小猴子恢復部分行動能力。這隻猴子脊椎損傷,導致頸部以下癱瘓。
東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岡野榮之(Hideyuki Okano)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這是全球第1起利用幹細胞讓脊椎損傷的小型靈長類復原的個案。」
岡野的研究小組為1隻癱瘓的狨猴,注射所謂的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iPS)。這支團隊曾幫助1隻老鼠接受類似治療後恢復行動能力。
據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研究小組將4種基因植入人類皮膚細胞,製造iPS細胞。
岡野表示,狨猴在受傷後第9天接受注射,這是被視為最有效的治療時機,接著2到3週內,狨猴就開始能再度移動四肢。
岡野對法新社表示:「6週後,這隻猴子恢復到能四處跳躍的程度。」「非常接近正常能力水準。」
「牠前肢的抓握力也恢復到多達80%的程度。」
岡野稱這項研究計畫向前跨進一大步,為應用於人類身上的類似醫學技術鋪路。(譯者:中央社陳宜君)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9/19/2in4z.html (2010/12/09)
東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岡野榮之(Hideyuki Okano)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這是全球第1起利用幹細胞讓脊椎損傷的小型靈長類復原的個案。」
岡野的研究小組為1隻癱瘓的狨猴,注射所謂的誘導式多功能幹細胞(iPS)。這支團隊曾幫助1隻老鼠接受類似治療後恢復行動能力。
據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研究小組將4種基因植入人類皮膚細胞,製造iPS細胞。
岡野表示,狨猴在受傷後第9天接受注射,這是被視為最有效的治療時機,接著2到3週內,狨猴就開始能再度移動四肢。
岡野對法新社表示:「6週後,這隻猴子恢復到能四處跳躍的程度。」「非常接近正常能力水準。」
「牠前肢的抓握力也恢復到多達80%的程度。」
岡野稱這項研究計畫向前跨進一大步,為應用於人類身上的類似醫學技術鋪路。(譯者:中央社陳宜君)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9/19/2in4z.html (2010/12/09)
訂閱:
文章 (Atom)